一年营收400多亿美元,利润率市值437亿美元,拥有179家连锁医院、123家独立手术中心、46687个床位。研究美国医疗产业,乃至研究世界医疗产业,HCA(美国医院公司/Hospital Corporation of America)
研究美国医疗产业,乃至研究世界医疗产业,HCA(美国医院公司/Hospital Corporation of America)都是一个必需关注和研究的对象。
根据公司2018年报,HCA 2018财年总营收466.77亿美元、净利润37.87亿美元,(折合人民币261.86亿元)公司拥有179家连锁医院、123家独立手术中心和总计46,687床位。根据HCA 2019年4月15日股价推算,其市值约437亿美元,市盈率近12。这样的财务数字、经营数据和市值,在美国和世界医院集团公司中,无出其右,系全球最大营利性医院运营商。
与美国其他医院上市公司比(下表与HCA同口径数据,金额单位为“亿美元”),HCA显得一枝独秀:
与美国健康险五大巨头2018年绝大部分飘红(联合健康119.86亿、CVS健康-5.97亿、信诺26.37亿、安森37.5亿、哈门那16.83亿)相比,美国上市连锁医院的头部公司,则半数亏损,只有HCA能在营收、利润和市值等指标上与五大健康险公司相提并论。而健康险巨头中2018年亏损的CVS健康,其2018年大合并的前身,CVS与安泰,都是盈利的;一定程度上,CVS健康2018年的亏损,应属大合并后遗症,不是正常和持续现象。健康险巨头整体盈利、医院巨头半数亏损,这不是偶然现象,而是反映了在美国医保支付体系下,支付方一定程度上凌驾于医疗服务方的产业现实。
在上述健康险与医疗集团整体比较的背景下,探究HCA为何能做得如此优秀,有其产业意义。
HCA于1968年在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成立。HCA前身——公园景观医院(Park View Hospital),则于1961年在纳什维尔建立。时至今日,纳什维尔依然是HCA总部所在地。纳什维尔因HCA而成为美国医疗服务产业圣地,有数百家医疗服务企业,其中包括HCA在内数十家企业总部,年产值数百亿美元,有中国媒体将其比之为中国“莆田”。
应该说,HCA在诞生之初,就有连锁做大的战略考量和资本运作的前瞻安排。1969年,在其真正诞生第二年,HCA已拥有11家医院并在纽交所IPO,从此开始了一路狂飙的并购发展之路。
1970和1980年代,HCA大量收购和接管医院,成为医院连锁业内巨无霸,其高峰时拥有255家医院、管理208家医院。
高速发展之后,留有很多内外隐忧,HCA股价下滑;同时,也存在美国1980年代杠杆收购流行的时代背景。1988年,HCA迎来了其第一次退市,管理层携外部资本以51亿美元价格对公司进行私有化收购。
应该说HCA的业务基础还比较踏实,1988年的私有化更多是资本层面的一次重组运作。1992年,退市仅4年后,HCA第二次IPO并上市。
第二次上市挂牌十五年期间(1992-2006),HCA虽有发展,但亦有困扰(本文第三部分“欺诈与自救”有所介绍)。2006年,知名PE KKR与贝恩资本联合HCA创始人Frist家族以336亿美元总价(股权+债权)将公司收购退市。这在美国资本市场历史上至今也是最大杠杆收购交易之一。
与第一次退市间隔时间类似,2010年,HCA宣布第三次IPO,并于2011年成功再次上市并募集近40亿美元,当时公司估值约为155亿美元。
第三次上市后,成熟期的HCA发展平稳,至今市值430多亿美元,是2011年刚上市时近3倍。期间,亦不断有小规模并购,如:2017年,HCA从同业Tenet处收购3家医院;2018年,以15亿美元收购总部在北卡的Mission Health System。总体感觉,已达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的境界,虽无波澜壮阔,有感静水流深。
纵观HCA发展历史,从最初成立、三次IPO、两次退市、到目前430多亿美元市值,期间波澜起伏,资本运作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和作用。HCA发展历史本身堪称一部经典资本运作教科书,部分桥段已被哈佛商学院等知名商学院作为经典案例收录。HCA的资本运作史启示后来者,充满活力的连锁营利性医院发展壮大,需研究和运用好资本运作手段。
世有非常之人,然后有非常之事功。HCA总体成功的发展历史背后,是其创始人带给公司的成功基因和多年的精心付出和引领陪伴。
这样的创始人组合,既有效整合医疗管理和企业运营资源,也有老中青组合;保障了创始人能带给HCA快速发展需要的复合基因,也保证了HCA未来成长过程中的新老传承和平稳过渡。
可以这样想,如果没有Frist父子这样的医疗人,不会有今天的HCA;但如果没有Jack C. Massey这样的企业家和投资家,同样不会有今天的HCA。HCA作为营利性连锁医疗集团翘楚,其最初创立时的医疗基因和商业基因,应该都不可或缺!
老Frist医生出生于1910年,在著名的范德比尔特大学取得医学学位。Frist早年职业生涯是纳什维尔地区行医的心脏病学医生。1961年,时年51岁的老Frist正处内科医生黄金年纪,带领一支医生团队创建了公园景观医院。在经营该医院的过程中,老Frist和团队意识到医疗产业要发展,需向资本靠拢,从而为HCA在1968年诞生奠定了基础。老Frist被认为是美国“现代营利性医院之父”(the father of the modern for-profit hospitalsystem),于1998年去世。
Jack C. Massey出生于1905年,毕业于佛罗里达大学医药专业。Jack C.Massey应属商业上的早慧和天才人物。早年就在其叔叔药店帮忙,19岁取得药剂师资格,25岁即买下其第一家药店,并将其建成连锁。后续将其卖出时,收割其第一桶金——100万美元。
1964年,Jack C. Massey从肯德基创始人 Harland Sanders处以2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肯德基,之后推动肯德基大举扩张至3500家店、年营收7亿美元。入股肯德基7年后,Jack C. Massey以2.39亿美元的价格将肯德基卖掉,获利百倍。
后来,Jack C. Massey还投资和运营过另一家连锁快餐企业Wendys Restaurant并上市。应该说,即便没有联合创立HCA,Jack C. Massey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,而正是他这样丰富的连续创业经验,为新生的HCA注入了强大的商业大脑和心脏。Jack C. Massey亲历HCA发展初期最重要的10年,1978年时才退出HCA活跃管理。Jack C. Massey于1990年去世。
小Frist出生于1938年,不仅子承父业,也是父亲校友,在范德比尔特大学取得本科学历,后在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取得医学学位。在随父亲老Frist和Jack C. Massey联合创立HCA 10年后,1977年,小Frist才成为HCA总裁。再10年,到1987年,小Frist才最终成为HCA董事会主席、总裁和CEO,大权独揽,真正和完全意义上接班。从小Frist在HCA职位变迁,可以理解HCA最初创始人间的顺利交接和平稳权利过渡。
在老Frist和Jack C. Massey逐渐老去之后,小Frist真正担当了HCA的核心支柱。在HCA与哥伦比亚合并后,小Frist仅任董事会主席、不再担任行政管理职务。
但在时任CEO Rick Scott辞任后(后成为佛罗里达州长),小Frist于1997年重新成为HCA董事会主席兼CEO。而2006年HCA的世纪并购交易中,小Frist是其中核心人物。2009年,已71岁的小Frist辞任HCA董事会,Billy Frist成为HCA董事,Frist家族在HCA完成新的交接。
时至今日,Frist家族依然持有HCA约20%股权,并在董事会中有两个家族成员,HCA依然有着强烈的Frist家族痕迹。小Frist目前在世,身价100多亿美元,被称为田纳西州最有钱的人。
Frist家族的成功不只体现在HCA这家公司上。老Frist教子有道,三个儿子均从医,除了继承其HCA衣钵的Thomas F. Frist Jr.外,其另一个儿子Bill Frist在美国也是知名人物。Bill Frist在1995-2007期间为美国参议员,其中2003-2007为参议院多数派领袖。政商两界都至巅峰,Frist家族也堪称美国梦的杰出代表了。
医疗行业存在天然的信息不对称,在利益机制驱使下,若无适当监管,有可能发生背德行为。中国医疗产业存在的问题,美国医疗产业也存在。
1993年,前雇员举报公司不当利用Medicare报销程序、涉案金额巨大。
在联邦政府调查过程中,HCA与哥伦比亚公司合并,新公司在Rick Scott带领下继续扩张。1997年3月,FBI、国内税收署(The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)和卫生和公共服务部(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)共同对HCA在El Paso的医院进行了搜查,并调查了数十位可能与HCA牵连的医生。调查发现越来越多证据表明HCA有内外两本账,一本给政府看,一本内部看并记录真实成本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HCA董事会逼迫Rick Scott辞任,小Frist归任CEO。
1999年,HCA承认有向Medicare以欺诈方式出账单,以及存在夸大病情、以医院权益作为回扣馈赠转诊医生、给医生不必归还的贷款等情形。HCA声誉陷于低谷。
小Frist此时扮演了公司解救者角色。在其归任CEO的1997年,小Frist劝邀其长期好友、曾经下属/学徒和同事Jack O. Bovender Jr.重返公司任总裁和COO,协助其应对公司难关。
Jack O. Bovender Jr. 1945年出生,1975年以医院管理助理身份加入HCA,1985年时开始任高级管理职务,1994年HCA和哥伦比亚合并时以高级副总裁兼COO身份退休。小Frist充分了解和认可Jack O. Bovender Jr.的管理能力,二人合力,对HCA发起了被《财富》杂志认为堪称经典的公司自救(corporate rescue)行动。
❶积极与政府协商沟通解决欺诈指控,这是HCA继续生存和发展必须面对的头等外部问题。
❷资产和业务大调整:HCA对公司资产和业务进行了大手笔的战略调整。在1999年,HCA卖出约350家营利性稍差医院;而在2002年,HCA则以11.25亿美元的价格购入堪萨斯城拥有13家医院的Health Midwest,并增资4.5亿美元对其进行改造。这一系列举动的背后战略考量是:抛弃表面光鲜的全美市场占有率指标,转向聚焦和开发市场占有率高、成长性高的区域市场;
❸支付方变革:在政府医保遭遇麻烦和挑战的同时,从商业角度,HCA对其与健康险公司间不平等的合作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大幅调整,与健康险公司重新谈判、对部分不公平合同予以撤销等。其中经典案例是1998年HCA与哈门那就HCA佛罗里达56家医院医险合作的重新谈判;
❹运营能力建设:Jack O. Bovender Jr.被认为在运营管理方面能力强,但其管理风格不是事必躬亲,而是放手让具体负责人做。Jack O. Bovender Jr.会对下属提出明确预期、严格要求、结果导向进行评价,并强调个人责任。在重视结果的同时,Jack O. Bovender Jr.非常重视建设善于学习、创新及团队合作的企业文化。Jack O. Bovender Jr.以篮球解读期待的团队合作:“我不会只看谁进了更多球,我总是会看谁做了更多助攻”;
❺公司更名:在以“哥伦比亚/HCA”之名遇到欺诈指控和声名受损之后,公司在解决政府诉讼的同时,将公司名称改回“HCA”。
经过近十年调查、沟通和谈判协商,HCA最终在2002年以前后合计约20亿美元的代价与美国政府和解了掉了这起欺诈指控。这被认为美国医疗产业史上耗时最长、也最昂贵的欺诈调查。
风雨洗礼后,HCA业务、声名和股价都得以恢复。在调查期间,HCA股权曾掉到18美元/股,调查结束后,HCA股权翻倍、升高到35-40美元。值得特别一提的是,HCA在2003年迎来了股神巴菲特的投资,代表了资本市场和投资人对HCA价值和发展前景的肯定。
Jack O. Bovender Jr.在HCA公司自救过程中表现杰出,2001年被任命为公司CEO,2002年更被任命为公司董事会主席。
可以想象,HCA经过创始人时代的跑马圈地和粗放式增长后,经过十年政府调查和指控的洗礼,在Jack的带领下,HCA开始进入规范化和精细化经营的时代。
在公司年报中,HCA略谦虚地将自己定义为美国健康服务产业领袖公司“之一”。截止2018年12月31日,HCA主要和核心资产为:179家医院,其中175家为急性期综合医院、3家精神病院、1家康复医院;以及123家独立手术中心。
在地理分布上,这些医疗机构位于美国20个州和英国。在美国,佛罗里达和德克萨斯这两个州是HCA核心服务市场,分别拥有45家医院和12,057张床位及47家医院和13,252张床位,合计占HCA总医院数量和床位数均超过一半;剩下18个州和英国合计占HCA业务版图另一半。
HCA主要目标是以最有效控制成本的方式提供综合的、有品质的医疗服务。HCA旗下急性期综合医院通常可以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,专科方向包括:内科、普外、心脏病科、肿瘤科、神经外科、骨科、产科以及检验和急诊等。HCA旗下医疗机构通常也可以提供门诊和辅助医疗服务。HCA精神病院可以通过住院、半住院(partial hospitalization)和门诊等方式提供全面的精神卫生医疗服务。
作为一家商业机构,在为服务社区提供有品质且成本可控的医疗服务基础上,HCA追求其业务成长性并致力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。为实现这样的目标,HCA采用了如下的成长策略:
HCA认为,医院收入取决于住院率、医师要求为病人提供的医疗和辅助服务、门诊数量以及针对上述服务的收费。住院服务收费基于如下因素有较大不同:付费第三方类型、服务类型(如住院手术、急性期照护、精神卫生治疗)、医院的地理位置。住院率作为一核心指标,取决于很多因素,其中部分因素超出HCA控制范围。
HCA收入来源包括:联邦政府Medicare项目、州政府Medicaid、管理照护计划(managed care plans)、私立保险公司、患者自费。根据公司年报,HCA 2018、2017和2016三年的收入来源如下表所示(金额单位为:百万美元)
从上表可以看出,私立保险公司是HCA最大付费方,占其总营收历年都是50%以上;政府背景的医疗付费同样很重要,合计占HCA总营收约40%。
HCA旗下所有在美国的急性期综合医院均有资格参与和开展Medicare和Medicaid项目。但,HCA指出,其在Medicare和Medicaid项目下的医疗服务收费,大比例低于其正常建立的收费标准。
对私立保险公司、雇主、HMO、PPO等机构客户,HCA也会在正常收费标准基础上给予优惠服务收费折扣。
医院利用率(hospital utilization),是经营医院重要核心指标。就此指标,HCA认为关键因素包括医院的质量和市场地位、医师和其他医护人员的数量和品质;而医院要成为市场领导者,需要考量的因素则包括服务宽度、技术水平、软硬件设施、医护品质意识和医患互动便利性。影响医院利用率的外部因素包括当地人口增长性、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管理医疗项目/健康险产品的市场渗透率。
HCA 2018年核心运营指标显示,全年日平均住院人数为26,663人,相比集团约4.7万床位,床位使用率约为57%。而2014-2018年的五年运营数据显示,HCA每年床位使用率界于55%-60%之间,相对稳定。平均住院日这一指标,HCA过去四年(2015-2018)也保持稳定,均为4.9天。
从竞争角度,HCA认为自己大部分医院都处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,其主要竞争对手包括:医生自己建立的医院、政府背景医院、捐献支持的非营利医院、大型教学医院等。这些竞争医院往往有HCA医院所不具备的税收等政府优惠、或设施优势。
❹与保险公司争取以较优条款进行合作,HCA将此条列为关系其未来经营成败高度;
从结果上看,HCA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果和外部市场形象。但细究过程,医院经营不易,HCA在非营利医院环伺和竞争下,将营利性医院集团运营做到如此高度,值得点赞和学习。
HCA的领英账户,有近25万人关注,看起来不多。但翻一翻,内容上基本都聚焦HCA的医护人员和患者,能感受到HCA对人本身的关注和尊重。以人为本,这个“人”和“本”,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,应该是医疗机构持久成功的基础。
HCA1995年进入英国,目前在英国聚焦伦敦和曼彻斯特两个大城市,建立了30多家包括医院、门诊在内的各类型医疗机构,其中医院为6家、床位数837张。HCA在英国其实只是一个较小的存在。
HCA创始人Frist家族关注中国医疗事业,成立了中国医疗有限公司(Chinaco Healthcare Corporation Limited),以此作为投资中国医疗产业平台。严格来说,中国医疗有限公司并非HCA下属公司,而是Frist家族另外成立的平行平台。
中国医疗有限公司目前在中国只有一个落地项目。综合医院网站和其他资料,中国医疗有限公司(70%)与慈溪市卫生发展投资有限公司(30%)在原慈溪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基础上,共同出资10余亿元在慈溪市合作成立“慈林医院”。慈林医院占地面积180余亩,一期建筑面积8万余平米,设置床位1000张,于2014年开业。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美合资综合性医院。
❶最佳创业年龄:创业这个词在中国,前几年有些热,有些轻飘。这两年经过经济下行洗礼,也许渐趋理性,但是否创业、何时创业,应该还是许多人严肃思考的问题。
科技创新领域的成功创业案例,给人直观感觉是年轻人适合创业。但根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权威调查,发现美国人创业的平均年龄及较为成功的创业者的平均创业年龄,均为40多岁。这一点也和HCA案例揭示的类似:三位创始人中,两位60岁上下,一位30岁,平均年龄约50岁。医疗产业,相对其他产业应该更复杂一些,传统医疗产业方向上的创业者,创业前的积累和准备,应需要更多。创业,是一件费心力、体力、财力和物力的事情,何时最佳启动,有外部考量因素,也在于创业者的综合评判。
❷营利性与公益性:医疗有公益性,但不影响医疗产业同时兼顾公益性。君子爱财、取之有道;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,才有持久公益的可能。有太多事业和产业,打着公益之名、行欺诈之实。HCA是营利性医院集团的杰出代表,虽发展过程中有些波折,但瑕不掩瑜,不妨碍HCA成为受人尊敬的医疗机构。一切在阳光下,通过比非营利性医院更努力提高医疗品质、控制成本和战略调适,实现患者、医护人员、管理层、投资人、政府及合作方等多方共赢,营利性医院同样可以是阳光和美好的事业。
❸转诊体系:单个医疗机构的生态体系并不简单,整个社会的医疗保障体系更显复杂。没有哪个医疗机构可以包治百病,从整个社会分工角度,医疗机构各有专长,医疗机构间层级分诊和转诊,是相对有效的社会分工体系。但大医疗体系复杂的背景下,建立有效而相对公正的转诊体系,并不容易。在中国如此,在美国其实也如此。从HCA早期经营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看,HCA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建立自己的转诊体系,进行自己的病源体系建设。这是相对成熟医疗体系里,每个新建医疗机构必需思考和推进解决的问题。医疗机构的投资者和管理者,不能只看内部,同时要有整体和全局眼光,围绕医院做好生态体系建设,特别是外部合作医生、医院、支付方、政府等。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隅。
❹中国医院集团:HCA是全美乃至全世界最好的营利性医院集团,也应是中国医院集团学习和对标的企业。中美国情不同,HCA外部生长环境和内部有效做法,并不能简单借鉴和照搬到中国来。但无疑,企业经营和医院管理,有共通性,HCA有太多值得中国医院集团学习之处,包括资本运作、内部管理、医师关系及政府与机构合作等方面。中国医院集团在成长的路上,目前已有千亿市值医院上市公司,有已然跨国经营的医疗企业,也有企业床位已达2万张规模。但中国医院集团整体历史还短,与HCA相比,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;同时,亦有更多的市场空间可以开拓。中国的医院集团,应该算刚开场或小半场,未来值得期待。
最后,需要指出的是,美国虽然是世界上医疗商业化最高的国度,但营利性医疗机构只约占其所有医疗机构的15%。HCA作为美国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杰出代表,虽通过剖析可以达到窥斑见豹的效果,应该并不具有美国医疗服务产业的普遍代表意义。对美国医疗产业的整体了解和观察,还需要更宏大的视角和深度。